临沂市“南茶北引”的历史与成就
开云娱乐官网下载 首页 个人中心
下载APP 下载APP
手机访问 手机端二维码

临沂市“南茶北引”的历史与成就

临沂市地处沂蒙山区,良好的地理环境非常适合包含茶叶在内的果茶生产,是“南茶北引”的主试区和主产区。经过五十多年的发展,截止到2020年底,茶园面积发展10万亩,干毛茶总产4500吨,茶叶产值9亿元,全市已有莒南、临港、临沭、沂水、兰山、平邑、费县等12个县区产茶,成为我国江北绿茶的一个重要产区,沂蒙绿茶也是我市具有资源优势和文化底蕴的特色农产品,特别是沂蒙绿茶素有“叶片厚、耐冲泡、内质好、滋味浓、香气高”的美誉,得到了国内外茶叶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一、“南茶北引”成就沂蒙绿茶成为江北第一茶

沂蒙绿茶具有悠久的历史,自明代即有茶树分布,《费县志》载有明代官员王越的七律诗一首,题为《咏蒙山茶》,咏道,“………冰绡碎剪春先叶,………应是人间第一茶。”1652年《费县志》载有清代举人蒙阴县人张权躬的《蒙山采茶词》十一首,记叙了当时广大农民一年春夏秋三季采制茶叶和出售茶叶的繁忙景象以及“直将茶事比农桑”的比喻。不难看出,当时费县山区茶树生长相当茂盛,茶叶生产的商品性也相当强,茶叶收入在农民收入中占有一定的比重。

临沂茶叶最近一轮的发展,俗称“南茶北引”,开始于1958年。关于当年“南茶北引”的背景,山东省茶文化协会原会长王裕晏先生曾有一段介绍文字:“在谭启龙来山东担任省长时,毛主席与他谈起南茶北引,建议山东‘在山上多种些茶’。山东素有浓厚的饮茶习俗,是中国茶叶消费大省,即使每年从南方调拨4万多担茶叶,仍不能满足需求。当时茶叶是国家统配物资,是出口换汇的重要商品,增加调拨数量十分困难。谭启龙的到来,为山东从南方引种茶叶带来了机遇,他被誉为山东南茶北引的第一人。”

1958年冬,山东省林业厅与临沂地区林业局从我国南方种茶地区购进茶子5000多公斤,置于室内摊凉,未作任何处理。1959年春分配到临沂地区的日照大沙洼林场、平台苗圃,蒙阴岱崮林场,平邑万寿宫林场、明光寺林场等国有林场和沂水上峪,沂源坡丘,蒙阴宫家城子、前城子等大队及青岛市的中山公园。当时由于缺乏种植经验,出苗后未及时进行有效管理,致使大部分幼苗因冻旱而枯萎死亡,而生态条件较好的青岛市中山公园,由于管理认真,2.5亩茶园正常成活。

1965年春,原籍南方并在南方工作过的时任山东省委书记的谭启龙同志在青岛召开会议时,发现了中山公园内1959年种植的茶园,品尝所制茶叶,色香味均优于南方茶叶。随后,他便责成山东省商业厅严格选择地形,进行小面积试种。同年秋,山东省糖业烟酒公司的吕新、陈德熙二人来临沂,与临沂地区商业、林业部门的科技人员共同研讨种茶事宜。临沂地区商业局、林业局也专门抽调王恩义、亓以怀、臧协福、夏建立、郭永田五名人员组成了临沂地区种茶领导小组,由王恩义任组长。种茶小组认真总结第一次种茶的经验教训,在省副食品公司的支持下,从浙江、安徽引进茶子,并进行了沙藏越冬处理。1966年春,在日照、莒南、莒县、蒙阴、费县、沂水六个县的二十多个大队试种茶园90亩,并首次在日照试种成活7亩。1967年,种茶领导小组进一步总结经验,采取有效管理措施,又在六个县试种了385亩,成活了308亩,成活率达80%,从此,正式拉开了我市“南茶北引”的序幕。随后,我市的商业和林业部门也陆续成立了茶叶科,并以商业系统为主,具体负责茶叶的生产和销售。

南茶北引的成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目光。1973年10月,山东省商业厅和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在临沂地区日照县召开了“南茶北引西迁”经验交流会,有山东、西藏、新疆、陕西、河北、辽宁6省区代表、专家参加,共190多人。这次现场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生长在江南地区的茶树可以在山东东南沿海大面积种植。

到1976年,全区13个县中已全部有茶园种植,总面积达46354亩。为推动全区茶叶生产的发展,1978年,建立了临沂地区茶叶试验站,成立了地区茶叶协会,专门从事茶叶生产的研究与指导。为解决技术人员短缺,同年还在临沂农业学校开设茶业专业班,每届招生40人,1978年、1979年招生两届。70年代中后期,各职能部门均加强了茶叶生产的组织和管理,使茶叶种植、管理、采摘、炒制技术日臻完善,临沂茶叶生产逐步进入高潮时期。

1968年到1979年是临沂茶区茶叶生产大发展的阶段。1966年到1977年,国家共无偿扶持临沂地区茶籽1250吨,化肥400吨1973年全区已在日照、莒南、蒙阴等11个县、650个大队种植茶园,总面积达1.2万亩;1974年地区副食品公司开始委托县供销社收购地产茶,当时山东省还规定茶树试种阶段茶叶销售免税、让利。1976年,全区13个县125个公社1400多个大队,一年就播种了3.6万亩。这期间全区的商业和林业部门也陆续成立了茶叶科,并以商业系统为主,具体负责茶叶的生产和销售。

1979年全区茶园总面积达到4.9万亩(其中投产面积2.15万亩),占全省总面积的63%;产茶831.54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80%;产茶籽59.8吨,占全省的82%,茶籽实现了自供有余(表明茶叶在临沂已成功安家落户);全区茶叶技术员174人(亦工亦农133人),占全省茶叶技术员的60%。

1979年冬,我市出现了历史罕见的低温,致使大部分弱势茶园因冻害而死亡;1982年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原来的茶叶生产专业队解散;1983年商业部门停止了对茶叶的经营及管理,将管理指导职能移交农业系统,放开了茶叶流通市场,茶叶生产效益下降;1983年茶园再次遭受冻害,全区90%以上的茶园进行了重修剪和台刈。这些因素的存在,严重挫伤了农民种茶的积极性,使全市的茶叶生产出现了严重滑坡,茶园面积一度减少,到1990年,全市茶园面积只有7598亩。1990年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对茶叶的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大,再加上我市茶叶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我市的茶叶生产又一次焕发了勃勃生机。

1976年,莒南县西袁山9亩茶园,亩产184kg;蒙阴县黄岩大6亩茶园,亩产122.5kg。1981年地区茶试站任介民等总结提出了《改常规茶园为适密适矮“区田”茶园的建议》(由行署财贸办公室转发)。与常规的等高条植茶园相比,适密适矮“区田”栽培法,具有成园快、单产高、茶叶品质好、有利越冬等优越性,为茶树正常生长、稳产、高产起到了重要作用。1982年,全区茶叶平均亩产37.5kg,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适密适矮“区田”茶园到目前仍是莒南、临沭县主要采摘园。

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云:“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自古茶树多生长在气候湿润多雨的南方,不宜在干旱少雨的北方种植,而南茶北引群体经过多年实践探索,让临沂人喝上临沂茶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正是,“沂河水煮蒙山茶,茶香四溢飘万家。南茶北移续陆典,千古茶道绽新花”。

二、沂蒙绿茶,自然茶香

我市独特的气候、优越的地理环境适合茶叶的生产发展,临沂市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昼夜温差较大;境内山区、丘陵占2/3,且山清水秀,地貌良好,素有“山多高,水多高”的特点;自然条件优越,没有任何“工业三废”污染源,生态环境良好,特别适宜有机茶的生产;土壤呈酸性,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矿物质元素,非常适宜茶叶生长。我市属高纬度茶区,茶树越冬期比南方长1~2个月,昼夜温差大,茶树光合产物积累多,茶树鲜叶内含成份明显高于南方茶叶,经专家鉴定,儿茶素、氨基酸的含量分别高于南方茶同类产品13.7%和5.3%。独特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使临沂生产的沂蒙绿茶汤色嫩绿明亮,叶形舒展,栗香浓郁,回味甘醇,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

1969年我市所产沂蒙绿茶经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评审:“叶片厚、耐冲泡、内质好、滋味浓、香气高,近似歙县茶。”自南茶北引获得成功以来,我市所产茶叶就以“叶片厚、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的显著特点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国内外茶叶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享有“江北第一茶”之美誉。同时茶叶是附加值高、经济效益高的产品,随着茶园投入的逐步增加,科技含量的逐步提升,沂蒙绿茶通过实行无公害农产品、有机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QS认证等,实施“科技兴茶”、“质量兴茶”、“标准化生产”,做到规范化操作,高标准生产,极大提升了茶叶制品的质量,我市茶叶特点鲜明供,深受北方饮茶人欢迎,单价比全国茶叶平均价格高出30%~100%,经济效益极其显著,每亩茶园茶农纯收入一般在5000~20000元,是种粮食收入的10~20倍,临港区有的茶农仅卖鲜叶每亩就能收入5000多元,而且茶树寿命可达50年以上,能真正实现农民持续增收。目前沂蒙绿茶已初步形成了一批龙头加工、销售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正逐步改善,一些茶叶生产企业和生产农户开始了茶叶商标的注册工作,如玉芽、春山、沂蒙春、蒙山龙雾等商标先后在国家工商局注册,有力地提高了我市茶叶的知名度,带动了茶叶的销售,已形成了一批有品牌、懂技术、市场开拓力度大、资金较雄厚的加工企业或茶叶生产合作社。如临沂市玉芽茶业有限公司、临沭春山茶厂、沂水蒙山龙雾茶叶有限公司、沂蒙春茶叶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带动了我市茶业的发展。

三、品牌提升,助力乡村振兴

我市属高纬度茶区,昼夜温差大,茶树光合作用产物积累多,茶树鲜叶内含成份明显高于南方茶叶。自南茶北引获得成功以来,我市所产茶叶就以“叶片厚、香气高、滋味浓、耐冲泡”的特点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得到了国内外茶叶专家们的一致好评和广大消费者的青睐。1985年,临沂地区茶试站研制的“沂蒙碧芽”、“卧龙剑”获得农牧渔业部举办的全国名茶评比会表扬茶第一、二名。在1995年第二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莒南县团林乡李家桑园的“松针”、洙边镇界首一村的“玉芽”获得金奖,莒南县演马村的“雪芽”、高家沟茶厂的“龙泉翠芽”和“龙泉银剑”获得银奖。在1997年第三届全国农业博览会上,李家桑园的“松针”获得名牌产品称号。在1999年第三届“中茶杯”名优茶评比中,我市莒南县的“翠芽”、“九坊回春”、“东山龙井”,临沭县的“玉山春芽”获得二等奖,莒南县的“演马清”、“演马碧雪”获得优质奖。特别是近年来涌现出了豌青茶业、沂蒙雪尖茶业、沂蒙玉芽茶业、临沭春山茶场、春曦茶业、老子峪茶业、蒙山龙雾茶业以及兰山区太公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知名茶企,所产绿茶、红茶、白茶、黄茶在市场市具有较高知名度,在第十一届“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临沂市兰山区太公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的“姜氏庄园牌有机红茶”、莒南县老子峪茶业专业合作社的“老子峪牌红茶”、莒南县刘山绿茶厂的“刘山牌绿逸茶”、莒南县绿逸茶叶专业合作社的“刘山牌一品红牡丹”分获一等奖,这是我市红茶在“中茶杯”全国名优茶评比中首次获奖。我市先后1茨获得“中茶杯”特等奖、2次获得“国饮杯”全国茶叶评比特等奖、6茨获得“中茶杯”一等奖等奖项。

2021年7月5日,南茶北引群体被临沂市委评为“百名沂蒙榜样”;在近日举办的“沂蒙机关党旗红崇尚榜样建新功”市直机关沂蒙榜样发布暨事迹报告会上,南茶北引群体荣获“市直机关沂蒙榜样”称号。

来源:临沂市茶产业,信息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Baidu
map